主题词:海外 抄底

中国企业海外“抄底”时机来临

2008-12-08 中国冶金投资网
 

   “未来一两年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最好时机。”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熊焰在“2008北京国际并购研讨洽谈会”上表示,中国的优秀企业,如IT行业、机械制造业的领先企业,有条件和有能力的要率先积极地“走出去”。而欧美行业中的行业龙头企业、技术领先企业以及资源类企业应为中国企业参股的主要选择对象。

  熊焰表示,这几年,政府号召企业“走出去”,虽然有一些进展,目前中国投资海外的企业已经到了几千亿的资产规模,但实际运作中,参股欧美实体公司的征途困难重重,进展不是非常理想。首先是中国企业缺乏经验,不熟悉国外的经济、法律环境,准备不足;其次欧美国家刚开始也不愿接受这种方式,2005年中海油竞购优尼科败北的案例就是明证。

  “今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局面。”熊焰表示,由于金融危机,欧美众多实体企业陷入资金困境,为缓解这些企业的资金压力,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不得不降低对外国企业的投资门槛要求,当前的国际市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个百年难得的机遇,中国政府应该鼓励更多的国内企业积极参股欧美实体公司。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在演讲中也表示,在美国推行强美元、低石油价格的政策,以及全球经济需求急剧萎缩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期是中国建立石油储备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搞资源并购的最佳时期,现在大宗商品价格普遍牛市转熊,中国企业却不敢再动,这并不符合经济规律。

  商务部研究院的王志乐也认为,无论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还是此前的“达能收购娃哈哈”,都是企业间的竞争,是买卖企业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高级阶段。上述并购双方发生的矛盾,在本质上是企业在股权、品牌与市场等方面的利益博弈,而不是民族之间的矛盾,更不是国家之间的矛盾,跨国并购中无论中资并购境外企业,还是境外企业并购中资企业,都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都面临利弊。

  中海油服副总裁陈卫东表示,由于此前中国审批环境不透明,国内公司并购海外企业时,在同等的情况下,出价要比别人高2%-3%才可能获得机会,这是并购过程中付出的制度成本。

  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杨益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中国政府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放宽国内企业的跨国并购程序,支持我国企业海外并购。

  杨益表示,包括中国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正在协商研究放宽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条件的相关政策措施,但杨益并未透露具体内容。

  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也表示,今后北京将一如既往认真执行国家外资并购政策法规,着力实现利用外资方式多元化,积极引导外资以并购、参股、再投资等多种形式参与本地企业的改组、改造。

  熊焰表示,北交所作为股权交易平台,在这一轮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有着义不容辞的助推和服务的责任,这对北交所也是一个极大的发展机遇。中国的产权市场“贴近实体经济”,很好地发挥了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功能,很少有泡沫,因此,对于中国产权市场的发展充满了非常乐观的预期。

  当下,中国“走出去”主要依赖两股力量——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熊焰表示,民营企业处于资金少、受扶持也少的劣势地位。但民营企业也有明显的优势。如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决策快、在国外收购的阻力小等。对于资金不足、又有海外收购意图的民营企业,政府应该积极扶持,帮助其迈出“走出去”步伐。而国有企业具有资金实力强,容易获得政府和银行支持等优势;但它也具有明显的缺点,如决策慢、激励约束不足、人才不足、在国外并购阻力较大等。而且目前一些国企经营作风上偏向于稳健,即使有机会也不愿外出并购。对这类企业,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措施,鼓励和激励它们走出去。

  对于下半年以来产权交易市场的特点,熊焰表示,近几个月,房地产业、机械制造业的交易比较频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比较大的外资开始关注中国的房地产业,特别是在中国国家政策对房地产行业发生了放松之后,国际资金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抄底”热度在升高。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