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再生金属 有色金属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应走再生之路

2008-06-04 中国冶金投资网
 

   以传统矿石冶炼为主的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资源短缺日益加剧,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对此,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应该转变发展观念,改变长期以来有色工业重原生、轻再生的发展道路,重点走再生之路。

    据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报告,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跨越十个五年计划和三年调整的发展历程中,10种有色金属年产量由1953年10.3万吨上升到2006年1917万吨,54年累计生产10种有色金属16331万吨,其中靠开采原生金属(含进口矿产品)形成的产量为12898万吨,在总量中所占比重为89.48%;利用再生金属(含进口废杂金属)形成的产量为1516.14万吨,在总量中所占比重为10.52%。其中,近九成产量的原料是矿产品,只有一成左右产量是再生有色金属。虽然近年来再生金属所占比重有所提高,但也只占2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50%左右的比重。2007年我国再生金属产量比上一年增长16.9%,低于有色金属23.44%的增长率。

    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原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政策研究室主任刘兴利指出,由于长期以来以利用矿产品为主,所以总体而言,以往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一直处在高投入、高能耗、废弃物排放量大、高污染的状态。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大中型国企建设矿山生产原生金属,个体户、民营企业自发搞回收利用的格局。

    我国以矿产资源为主的发展模式目前面临着突出的矛盾:

    一是资源矛盾日益突出,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目前我国主要有色金属品种中,铜原料约70%、铝原料约50%、铅原料约35%、锌原料约20%需要依靠进口。预计未来5~15年将是中国有色金属消费的快速增长期,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原料大量进口的格局难以改变,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二是有色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虽然有色金属工业近年来经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综合能耗指标不断得到提高,大企业的指标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由于产量过快增长,总能耗还是呈上升趋势。2007年我国有色金属产量高达2360万吨,同比增长23%以上。2007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2.78%,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3.87%。但由于产量过快增长,有色行业却不降反升了1.58%。

    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均具有良好的循环经济利用性能,利用再生有色金属资源可以省去采矿和选矿过程,明显减少工业"三废"的产生和排放,能从根本上实现节能减排。如每吨再生铝能耗不到电解铝能耗的5%。生产一吨再生铜比原生金属少排放固体废物420.5吨,节能3.328吨标煤,734公斤。2007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相对原生金属节能约3000万吨标煤、节水27亿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约1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48万吨,因此效益非常明显。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54年累计生产有色金属16331万吨,这些有色金属基本上在国内消费,目前很多已经进入报废期。2007年我国约有100多万吨废铝、50多万吨废铜、近40万吨废铅(均为金属量),以后每年还将以15%-20%的速度递增。

    另外,我国已经建立了能充分发挥中国优势的再生金属进口拆解园区,加上直接进口废金属,2006年相当于进口98.86万吨铜,132.78万吨铝,支撑了国内再生金属的发展。再生金属产量日益增加,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以前对再生行业不看好的大企业目前也开始看好。

    但是,还应该看到我国再生金属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很多小企业污染严重。一些地方政府还把再生金属产业等同与原生金属产业看作是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不予支持。

    2、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研究刚刚起步,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亟待加强。

    3、不公平税收政策成为制约行业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1年下发了"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有关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1】78号文件),对废金属回收公司销售收购的废金属免征增值税,利用废金属生产企业购入回收公司的废金属,只能按照回收公司开具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按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实际上相当于废杂金属再生生产加工企业少抵扣了7%的增值税,导致再生生产加工企业成本增加。而相当一部分回收企业利用零税率的优惠政策和可以扣抵10%进项税的税差,大量开出没有实物交易的回收发票,以此牟取不正当利益,直接导致国内无票交易盛行,国内大企业苦于发票问题难以利用国内宝贵的废金属资源。

    目前,我国再生金属产业正面临着从"资源简单利用阶段"到"资源高效利用阶段"的关键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有技术、环保优势的大企业与技术含量低、环保设施差的众多中小企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由于再生产业是微利行业,小企业由于在环保、人力以及税收方面的少投入来降低成本在竞争中胜出,严重败坏再生金属产业的名声,长此以往会把这个优势产业毁掉。对此,为了再生产业可持续发展,国家的政策引导就显得尤为关键,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以下政策:

    一、加强有色金属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再生金属产业特点与有色金属产品特性,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应制定若干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形成有色金属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当前需要加快制定《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管理办法》《容器和包装材料循环利用法》《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利用法》《废旧汽车循环利用法》《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利用法》《废旧易拉罐回收管理条例》等重要法律文件,以指导有色金属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明确行业准入门槛,出台《再生金属行业准入条件》。    

    二、推进再生产业示范项目建设,发挥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通过国债贴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一批具有影响力、带动力的再生有色金属工业示范项目,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三、改变不合理的有色金属循环利用的财税政策。建议充分运用价格、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手段,引导和鼓励社会投资向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倾斜,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因此,应尽快对废旧有色金属回收企业与再生利用企业都征收17%增值税税率,并且一步调整到位,不设过渡期为行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支持有色金属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四、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提高再生产业技术支撑能力。再生金属产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企业规模和实力相对较弱,研发能力和投入相对少,国家需要加大科技力量的介入,建议设立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循环经济技术开发专项,形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重点是围绕关系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课题和关键技术,进行科技攻关,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再生金属企业的各项技术和装备,使中国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和健康发展。

    五、改善进口管理,充分利用国外废旧有色金属资源。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外废旧有色金属资源,应进一步完善废杂有色金属进出口管理机制,鼓励企业在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前提下,大力开拓境外废杂金属回收网络,构建境外废杂金属供应的稳定渠道,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废杂金属是重要的资源,国际市场是将其作为一种自由流通的商品来看待,而我国目前管理体制及政策针对废金属贸易仍停留在"防、管、堵"的层次,没有将其作为一种正常的商品或资源来看待。构建废旧金属国际采购战略,鼓励企业"走出去"建立或收购海外回收系统,避免重蹈石油、铁矿石、铜精矿的覆辙。

    六、推进全社会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支持再生有色金属资源加工园区建设。允许国家级再生金属资源加工园区处理进口废家电和废汽车等再生资源。据了解,印度拆解类金属废料进口量达到800万吨,已经超过中国。印度进口的主要品种正是中国自2000年2月1日起禁止进口家电等电子类废料,而回收这些废料在国际市场的效益是却是最好的。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