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包钢

“两制”推行包钢转型升级取得成效

2014-04-16 中国冶金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在一些人固有思维定式里,收入向来是只涨不降,然而,在进入2014年的第三个月,这一不成文的惯例在炼铁厂悄然发生改变,而改变的原因则缘于“利润”这一字眼。

  在一些人固有思维定式里,收入向来是只涨不降,然而,在进入2014年的第三个月,这一不成文的惯例在炼铁厂悄然发生改变,而改变的原因则缘于“利润”这一字眼。

  3月份,了解到,该厂科职干部当月奖金人均比上月少一半,原因何在?打开炼铁厂智能办公系统,看得明明白白:焦炭质量波动、2号高炉中修、5号高炉项修等客观情况,影响了职工的收入。

  模拟市场法人机制,给炼铁厂职工上了一堂市场课,也一下子拉近了与市场的距离。

  “利润”,这个观察企业实力和经营业绩最醒目的窗口,今日维系了职工生存的“命脉”。

  经过连续几年的降本增效攻关,传统的降本增效管理模式已很难防范亏损的风险,包钢果断引进新兴际华“企业内部模拟法人运行机制”,各单位按照公司整体部署,把“市场”这根红线贯穿到方方面面,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正如炼铁厂利润与职工收入挂钩一样,公司越来越多的干部职工以市场型思维代替生产型思维,更多地关注市场、关注利润,开始算账。

  其实,模式市场,实施“两制”,是推进软实力提升攻坚战的一个重要抓手。正如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秉利所指:包钢与行业先进最大的差距在软实力。能否把装备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效益优势,包钢对技术、管理等软实力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

  提升软实力让“市场”和“效益”说话

  对炼铁厂4号高炉的职工们来说,以往高炉所需备品备件来了就用,至于其质量、价格等无需操心。可如今,炼铁厂充分放权费用管理,而这些费用直接与职工收入挂钩。炼铁二部副部长张志斌称,3月初,6号高炉更换了一批风管,但在使用过程中风管有发红现象,于是向制造商反馈信息,后经制造商上门服务,结果是密封不严所致,厂家很快免费予以更换。张志斌坦言:“要是放在过去,这事并不会太让炉前工们操心,可如今,模拟市场让职工们更加关心设备状况,也更加关心成本费用。”

  权力下放让包钢职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钱”上。与炼铁厂一样,无缝厂生产部部长姜涛每天关心着无缝钢管各品种的成本利润情况。姜涛称,只要把无缝钢管的品种价格、当前最新制造成本数字输入电脑中一个固定的表格,就能核算出该品种每周计划利润。这样,无缝厂上至管理人员,下至一线职工,就能清清楚楚地知晓自己所干工作的价值。

  为了利润,炼铁厂高炉上的职工会主动前往焦化厂看焦炭“过筛”情况,监控焦炭来料,降低返焦损失,进而降低焦炭成本;因为动力消耗与收入挂钩,大家对风耗、氮气等消耗都瞪大了眼睛;因为施工外委权力下放,一烧车间就烧结机除尘器布袋与厂家签订质保合同,使以前一些本不该由铁厂承担的费用划归到厂家;因为车间在外委施工上有选择权、决定权和评价权,一烧车间精细选择施工方,把成本降下去;因为产品合同维系着轧钢工们的工资水平,无缝厂生产部格外关注无缝钢管的合同兑现率……

  今年,包钢主动将外部市场因素全部导入企业内部经营,以市场价格取代内部结算价,全面模拟市场化运作。像炼铁厂、无缝厂一样,公司各单位模拟法人,各工序间“买卖”市场化,把市场压力向各制造工序传递,倒逼原料采购提高性价比,制造环节压成本,销售系统增效益。通过划小核算单位,将集团的利润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各单位、部门、工段、班组、个人,实现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活力层层激发。同时,随市场变化定期对目标成本进行动态测算调整,确保目标利润实现。

  提升软实力从现场走向市场

  在无缝厂生产部,一张合同执行情况表吸引了目光。对无缝厂来说,生产是头等大事,而合同则是销售部门的事,为什么无缝厂会如此关注合同?姜涛说,合同事关企业利益和职工生存,抓住了合同就抓住了“命脉”。

  今年,无缝厂专人专做合同统计和管理,每月对油田管、气瓶管、车桥管等特殊品种的交货情况及时跟踪,并针对5个作业区分别制定5张合同执行表,保证产品按时保量交货。在无缝厂,生产车间只埋头生产,不过问销售的惯例被彻底打破。

  模拟市场让包钢的管理者和职工全面从现场走向市场。在无缝厂和炼铁厂,均有测算当班无缝管或者烧结矿成本的软件。职工只要轻敲键盘,即可知晓当班生产成本,然后大致推算出自己当天收入。炼铁厂一烧车间主任宫文祥说:“模拟市场之后,职工们开始算账,找差距,从高价矿与低价矿的配比方面,除尘灰再利用方面,皮带密封改进等方面下功夫,收获还真不小。”

  炼铁厂主持行政工作的副厂长郝忠平说:“对一直以来处于高盈利时期的钢铁企业而言,往往过度关注生产环节,形成了生产型思维的惯性。如今,面对市场倒逼,企业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思维定式,不去用市场型思维去思考生产经营,只会越走越窄。”

  “走!到市场中去!”对于包钢人而言,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生产经营模式发生的革命性变革;是真正改变思维定式、打破原有框架、释放内部多年积淀的过程。

  品种齐全是包钢的一大优势。板、管、轨、线生产线兼备,赋予了包钢较强的产品结构调整能力。今年,包钢加大、加密产品排产频率,将每周一次的排产协调会改为每天一次,将参会人员的范围由“产销研”,扩大为“产销研运”,以减少运输周期带来的价差损失。

  软实力落地“把便于职工把握的指标找出来”

  了解到,对现场职工来说,泛泛地谈成本、利润,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为此,无缝厂把成本分解成岗位单耗指标,使数字变得更直观、更具操作性。

  在无缝厂工具车间,车工孙常新操作着车床,每一个动作都异常小心,因为车床刀片消耗决定着他每月的收入。孙常新称,每车削出一架合格机架,就能嘉奖50元;再能做到节省刀片,那么每月工资就会多出几百元。每一种材料消耗的“明码标价”,让职工心中有数。

  对炼铁厂一烧车间职工也一样,一个习以为常的配料操作中,由于多了费用考核一项后,操作工就会在选料时加以权衡。比如在石灰石和生石灰的选择上,由于石灰石的价格是生石灰的三分之一,所以配料工就尽可能地考虑气温的因素,在天气转暖的时节,加大价廉石灰石的用量,做到低成本配料。

  按照“两制”理念,无缝厂正在做一项更细的工作,姜涛称:2014年以来厂内推行一级核算,将原有8个区域的制造成本控制扩大到10个区域,增加信息化中心和钢管检验室。因为无缝厂上下工序联系紧密,每一个工序之间都是买卖关系。通过工序核算,逐步实现各区域间核算的独立,推动成本控制。

  “两制”推行,包钢已全面建立起从需求、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快速反应运行机制,实现了销售、物流、加工配送等环节的紧密衔接。“两制”落地,更取得了成效。3月份,无缝厂开发出结构用稀土方矩管,成为包钢能够为用户第一时间提供“量身定做、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服务的典范。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