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贵金属 原油

贵金属和原油价格出现上涨走势

2014-04-28 中国冶金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由于基础金属的产能过剩和中国需求疲软,基础金属价格大幅下跌。大豆、玉米等主要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也因中国需求减弱而呈下降走势。

  继2013年被宣告“超级周期”结束而由牛转熊之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今年第一季度继续走势低迷,呈现出总体下跌态势,部分商品经历了先升后跌的小幅震荡。由于基础金属的产能过剩和中国需求疲软,基础金属价格大幅下跌。大豆、玉米等主要农产品格也因中国需求减弱而呈下降走势。但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贵金属和原油价格在上季初出现上涨走势,后随局势缓和而重返跌势。

  展望第二季度,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助理研究员梁永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影响第一季度大宗商品走势的主要因素依然存在,即乌克兰局势进展、中国经济走向和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规模。“除此之外,目前普遍被关注的中国大宗商品融资交易问题或许也会成为未来施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他表示。“特别是在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情况下,通过大宗商品作抵押融资的企业无法通过利差或汇差获得收益,一旦其资金链面临风险,则在资金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个别企业可能会选择抛售库存甚至出现期货违约,从而令相关品种承压。”梁永邦认为,可能受此风险波及的品种包括铜、铁矿石、黄金和大豆等。

  原油:

  供应增加令上行空间有限

  上季度,国际油价出现了先升后跌的走势。自1月下旬以来,受美国严寒天气、乌克兰局势持续紧张、全球原油供应趋紧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油价经历了一轮升势。今年前两个月的严寒天气使美国取暖燃油需求大增,推动WTI油价回升。WTI和布兰特原油价差缩减至去年9月以来的低点。2月下旬,随着乌克兰局势升级,市场担忧情绪蔓延,进一步导致3月初油价同步跃升。此外,2月以来欧美经济复苏势头加快,对原油需求上升。欧元区国家和日本的需求上涨尤为迅速,填补了中国因经济疲弱造成的原油需求量下降。尽管欧佩克国家扩大了石油产量,但第一季度前两个月全球供需始终处于紧平衡,也推动了油价上涨。不过,自3月中旬以来,日本、欧盟需求量回落,供给持续上涨,尤其是伊朗和伊拉克石油输出量持续攀升和乌克兰局势缓和,都使得油价有所回落。

  就未来趋势而言,梁永邦认为,全球油价仍然有继续回落的动力。3月末伦敦期货市场交易数据显示,基金的石油净多头仓位开始回落,期货价格也开始下降。目前来看,主导今年前两个月油价上升的主要因素均有所变化。其中,严寒天气影响可直接剔除;供需方面,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测,第二季度美欧的石油需求量随着春季到来将会回落,而美国的石油产量仍然稳步上升。该机构4月2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4月19日当周EIA原油库存续增352.4万桶至39770万桶,创下1982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外,美国制裁放松后来自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生产和出口也将带来大量的供给增加。相比之下,地缘政治风险依然存在,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局势趋于缓和的可能更大,因此整体而言未来油价上行空间有限。

  黄金:

  维持弱势但单边下跌可能小

  同样在去年告别黄金时代的国际金价今年年初迎来一波“小阳春”,在先大涨后急跌的情况下,第一季度仍然实现了6.8%的涨幅。分析人士认为,去年黄金价格近30%的跌幅,是造成今年一季度金价波动较为剧烈的原因。大跌之后的急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乌克兰地缘危机推升避险情绪,导致实物黄金需求大增。不过,伴随乌克兰局势缓和冲淡避险情绪,加上市场预期美联储可能加速退出量宽政策甚至提前加息,3月最后两周,国际金价又经历了大涨之后的急跌。

  对于二季度金价走势,梁永邦认为,主要关注点仍然是未来乌克兰政治形势和美联储政策,因为这些会决定投资者将黄金作为避险工具和通胀保值工具的需求。总体而言,黄金弱势几无悬念,但不一定会出现如去年一样的单边下跌行情。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高级分析师徐明认为,去年全球资金流向的重点之一美股,今年由于市场对美国经济复苏和其成长性的异议,其风险溢价开始下降,因此市场上一部分追求高回报的资金也开始转向其他领域的资产,这其中就包括黄金。而瑞银集团最新报告也指出,尽管近期黄金多头头寸在减少,但市场的修正是比较有秩序的,在低价时买入也很明显。“这反映出黄金市场情绪有潜在的改善,投资者们了解在投资组合中拥有黄金的价值,因此在寻求更好的价格水平进入的机会。”报告称。

  粮食与基础金属:

  中国需求成价格走向主导因素

  第一季度,全球主要粮食品种和基础金属价格均呈下跌态势,梁永邦认为,二者下跌的共同主导因素均为供需变化,这其中又以中国需求下降为最主要决定因素。

  粮食方面,中国是粮食进口大国,以大豆为例,中国国内需求的80%来自进口。近期生猪价格不断走低,养殖亏损严重,同时受H7N9禽流感疫情影响,禽料需求也明显下降,导致中国豆粕和玉米饲用需求持续下降,国内外经济不景气也拖累了玉米深加工产业,深加工产品价格和销量均下行。在中国需求下降之时,作为大豆主要出口国之一的巴西却预计将迎来历史上产量最大的一年,这令大豆价格承压明显。相比之下,受美国天气影响及全球第五大小麦出口国乌克兰因资金短缺而大幅减少种植面积影响,小麦价格可能维持震荡。基础金属方面,中国需求在全球总需求中占比极高,特别是铜和铁矿石,其价格与中国经济冷暖尤其密切相关。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和污染治理导致钢铁、铜需求大幅减少,而此前几年全球性的基础金属产能过剩更造成供给持续增加的局面,这些都令基础金属呈现普遍的价格下跌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需求锐减,但国内铁、铜等相关品种库存却在持续走高。梁永邦认为,库存高企的原因之一,在于当前有多达四分之一的铁矿石库存被用做融资抵押品交易,另外过去两年来中国进口的铜当中,亦有一半以上被用做抵押品融资。这在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背景下,就使得相关品种贸易融资风险显露。事实上,除了铜、铁矿石这类“硬”商品,中国进口大豆这样的农产品也因为国内收紧信贷而传出违约威胁。“中国大宗商品需求走软迹象日益明显,特别是在银行信用证信贷收紧等多重隐忧下,相关企业可能遭遇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梁永邦表示,“这种风险反映到大宗商品市场上就是违约或抛售,而这将直接引发相关品种价格下降。”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