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铜价

铜价追涨风险增加

2010-11-03 中国冶金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八月至今,铜价强劲上扬,突破危机后高点8043美元,直指历史最高位8940美元。此轮铜价上扬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外极其宽松的流动性:国外基金买盘涌入是推动伦铜价上涨的直接动力;国内商品、股指的大涨也为铜价上扬提供了很好的土壤环境。

  八月至今,铜价强劲上扬,突破危机后高点8043美元,直指历史最高位8940美元。此轮铜价上扬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外极其宽松的流动性:国外基金买盘涌入是推动伦铜价上涨的直接动力;国内商品、股指的大涨也为铜价上扬提供了很好的土壤环境。但是,就国内铜市本身而言,资金炒作兴趣并不大,尤其是铜价的上涨并没能得到现货的支撑。回顾历史,尤其是2006年和2009年的大牛市行情,不难发现供应紧张、中国需求和资金兴趣是拉动铜价上涨的三驾马车。

  一、加息难改流动性宽松

  今年下半年以来,先是各种小商品纷纷掀起涨价热潮,绿豆、生姜、茶叶、古董、药材等,而后大宗商品陆续跟上,棉花和糖均创出历史新高,股指也不甘落后,急速拉升突破3000点,各板块间更是热潮涌动。10月20日我国央行出于管理通胀风险的目的宣布加息,大大出乎市场意料。就传统经济学理论而言,加息是收缩流动性的有效手段,但是笔者并不认为此次加息会对现在宽松的流动性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首先,加息表明央行意识到通胀风险已经很大,但是一次小幅度加息对收缩流动性作用极为有限,并不能迅速有效地消除通胀风险;其次,我国流动性具有“结构性”宽松的特点,具体体现在社会闲钱、游资极其宽松,而实体经济资金并不充裕。加息只能起到回收整体流动性的作用,并不能调整资金“结构性”宽松的特点。不仅如此,加息还会提高资金成本,对实体经济企业运营产生一定副作用。如果不改变资金“无处可去”的尴尬局面,“结构性”宽松仍将持续;最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正在酝酿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措施,使得流动性更加泛滥,这将会对商品市场造成极大的影响:一方面,再度宽松的流动性可能对美元形成利空,反而推涨大宗商品;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升值,国内外息差较大以及宽松的流动性,这使得我国热钱压力较大,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二、中国需求成中期走势关键因素

  商品期货价格走势最终要回归基本面,然而在此轮铜价攀升的过程中,我国现货市场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首先,随着铜价的走高,现货市场并未出现买涨不买跌的现象,反而下游需求一直疲软,采购或囤库的意愿不强;其次,自8月以来铜现货一直处于贴水状态,最高贴水曾超过600元/吨,创近几年现货贴水的新高;最后,国内铜库存也在逐步上升。

  中国需求在此轮铜价上涨过程中并未爆发,而且目前还看不到中国需求明显启动的迹象,也许当下面两种情况出现,我们所期待的中国需求才可能爆发:一是如果铜价再次跌至60000以下,或能激发下游消费企业采购、囤积热情;二是在下一个消费旺季来临之前,铜价仍没有回调迹象,在下游订单旺盛,以及企业低库存的推动下,可能引发一轮高价备库热潮。因此,短期来看中国需求还难以推动铜价持续走高。

  三、短期供应紧张略有缓解

  供应紧张是长期以来支撑铜价最有力的基本面。这方面的证据很多,如近几年大型矿山发现率极低、铜矿开采投入大幅增加、铜矿产量增速平缓、铜冶炼加工费持续下降等。然而近期国内铜市供应面并没有成为推动铜价上涨的有力因素。笔者注意到铜加工费已经明显上涨,铜矿、精炼铜进口量较前期有所下降,由于需求低迷,冶炼企业库存高企,导致其降低开工率,显性库存隐性库存均大幅上升。

  在当前通胀风险犹存,特别是美国可能再度纵容通胀,中国控制通胀力度不足的背景下,上扬将是后期资本市场、商品市场运行的主要基调。然而,由于中国库存压力较大,需求持续低迷使得铜价上扬缺乏新增动力。因此,短期内铜价将面临前期上升动能减弱、后劲不足的特点,可能高位振荡整理。在市场情绪、基本面变化不大的前提下,逢低买入仍是可行的策略。

  从更长远来看,我们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做判断,如果中国需求爆发,现货采购活跃,沪铜持仓量明显上升,则铜价可能在中国需求的带动下再度拉升;但如果中国需求始终不见起色,市场对于通胀预期的担忧有所疲倦,国外基金持仓净多大幅减少,伦敦持仓量明显下降,则预示着资金有撤离的迹象,铜价可能高位回落。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