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不锈钢大

不锈钢大佬联合减产 国企对产能扩张说"不"

2008-06-03 中国冶金投资网
 

    上周,中国的不锈钢与稀土行业发布减产的消息。在一度狂热的产能扩张浪潮遭遇全行业效益滑坡的时候,大家还是理智地选择了限产保价。如果不能从上游原料供应商或下游终端客户手中夺回定价权,中国的企业也许只能对产能扩张说“不”。

    太钢不锈、宝钢、酒钢这些不锈钢行业的大佬们为什么要联合减产呢?

    300系不锈钢减产30%,意味着占中国不锈钢接近60%的主打产品大幅减产。此前,中国的不锈钢产量已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中国的不锈钢产量达721万吨,同比增长36%。这一产量远远超过下游行业实际需求的增长,不锈钢行业产能过剩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从去年上半年的高点到现在,不锈钢价格已下降34.6%。在价格杠杆的压力下,行业大佬们不得不坐下来齐心协力减产保价。

    市场人士相信,不锈钢行业的减产效应很快会显现出来,毕竟,中国前十名不锈钢企业占全行业产量的94%。如何真正从产能过剩重围中突破出来,将是中国不锈钢行业面临的全新课题。

    在不锈钢行业联合减产的第二天,占全国稀土产能40%的包钢稀土表示,公司出于保护稀土行业长期整体利益的目的,并响应江西有关骨干稀土企业的倡议,决定对氧化镨钕等产品实施停产保价。同样的背景是,氧化镨钕价格自2007年中达到26万元/吨的高点后,回落至目前的16.5万元/吨,跌幅达36.5%。

    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王新林认为,国家对稀土资源的保护使稀土价格上涨过快,进而导致产能扩张过快、价格下滑,包钢稀土联合同行减产的措施是明智的。

    在不锈钢、稀土两大行业宣布减产之前的几个月,许多中国企业已开始思考减产的问题了。

    作为全球铜第一大生产国与消费国,中国的铜企也开始考虑缩减冶炼规模。2007年第四季度亏损的云南铜业冶炼业务,2008年将缩减规模。一度谋求千亿规模的云铜第一次作出了“效益第一、规模第二”的战略调整。背景是,过度扩张的冶炼能力降低了中国铜企与国外铜精矿生产商的谈判能力,亏损让中国企业只能下这样的“痛招”。

    对中国铅锌企业来说,产能过剩已成为2008年公司业绩提升必过的一道门槛。而锌价从36000元/吨已降至18000元/吨,降幅高达50%。对于行业集中度尚不高的铅锌行业而言,也许先得战胜自己,才能熬过产能过剩这一关。

    铝行业也行走在产能过剩的边缘,在成本线上徘徊的铝价不时提醒行业大佬们产能扩张的“快乐”与“痛苦”。

    市场也在诉说另外的故事。在许多中国企业开始对产能扩张说不的时候,一些企业则开始享受产能下降、价格上升的“超额利润”。

    被认为严重产能过剩的硅铁悄悄迎来了暴利时代,拥有55万吨硅铁产能的鄂尔多斯没有想到硅铁价格能突破1万元/吨大关。

    可以说,30%-40%的毛利率让人难以置信,而在平时,5%-10%的毛利率就可以让企业奔“小康”了。超额利润得来的背景是,南方雪灾、运力紧张、政府环保力度加大,使这个“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产能被严重压制。同时,硅铁下游行业——钢铁业的持续景气支撑了它的高昂价格。

    默默无闻的承德钒钛也没有想到,今年的钒价会冲到25万元/吨。相对于去年12万-14万元/吨的价位,涨幅超过70%。而全球钒生产大国南非因为限电而减产,让中国企业享受到又一个减产保价的盛宴。

    同样的故事,也在今年以来屡创新高的锡价身上演绎。这要归功于占全球12%锡产量的云锡集团的减产思维,另外,全球锡主产国印尼的减产也对价格起到了支撑作用。当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在价格暴涨的背后,新的产能也将蜂拥而来。

    当简单的外延式扩张对企业的盈利能力难以产生积极推动作用,甚至反过来带来破坏作用的时候,中国企业需要重新思考新的生存模式。2008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可能必须思考这样的问题——从产能过剩中突围。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