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钢铁

钢铁“黑户”拷问产业政策

2009-11-17 中国冶金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获悉,近日,工信部、发改委、环保部等相关部门多次召开会议,集体商讨如何解决未经批准和未被完全批准的钢铁项目的问题。在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祝兴祥表示,钢铁业是环保部目前主要针对的对象之一。祝兴祥称,目前,“很多钢铁项目都是未经环境审核便开始动工建设”。

   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获悉,近日,工信部、发改委、环保部等相关部门多次召开会议,集体商讨如何解决未经批准和未被完全批准的钢铁项目的问题。在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祝兴祥表示,钢铁业是环保部目前主要针对的对象之一。祝兴祥称,目前,“很多钢铁项目都是未经环境审核便开始动工建设”。
 
    “未获批准擅自开工的现象,在我国钢铁业非常普遍,上至大型企业,下至中小企业。这一问题,对即将出台的新产业政策是一次严峻考验。”钢铁专家许中波表示。


 
    负责此次钢铁产业政策修订工作的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尚未对解决钢铁企业擅自新建、扩建项目以及限制类既成产能项目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黑户”丛生
 
    目前,尽管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已明确表示,“即便是再好的钢铁企业,三年之内也不再新建项目”,但我国钢铁产能依然有增无减。
 
    “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产能是6亿多吨,还有5700万吨的产能在建,要不了多久,7亿吨的产能肯定要突破。”宝钢董事长徐乐江不久前对媒体表示。
 
    产能增长背后隐藏着过剩危机。中钢协党委书记兼副会长刘振江表示:“目前,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亿吨,近7亿吨的产能对应着5亿多吨的消费市场,庞大过剩产能随时会对钢材市场产生强大的冲击作用。”
 
    “要解决过剩问题,不可不忽视产能无序增长现象。”许中波表示,尽管我国对新建钢铁项目有严格审批程序,但未经环评擅自开工、“先上项目再补手续”的现象,已司空见惯。
 
    在第七届钢铁年会上,鞍钢集团董事长张晓刚专门介绍了鞍钢鲅鱼圈项目的科技成果。即使“代表中国钢铁业先进技术”的鲅鱼圈项目,也经历了“先上车、后补票”的尴尬。
 
    钢铁业老专家、原中钢集团副总裁周国成回忆,在上个世纪末,钢铁业业绩“江山一片红”,各地纷纷上马钢铁项目。但由于不同利益之间相互冲突,导致中央的行业调控政策收效甚微,甚至在国务院三令五申不得上马未经批准的钢铁项目之后,山东、辽宁、河北、江苏等地仍然不断出现顶风作案的例子。
 
    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大勇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河北省发改委已多次明令禁止“各级有关部门和企业未经批准,一律不得新上或改扩建钢铁项目”,但收效不大。
 
    此外,即使环保部下令未达到环保标准的钢铁企业停产或停建,但这些企业又会择机“死灰复燃”。
 
    市场、政策失衡
 
    谈到连大型钢企未经批准、擅自开工的问题,一位国有钢企的管理人士反问记者:“你说我们是等手续下来、时机已过的时候开工,还是抓住最好的市场机遇开工?”
 
    对于当年鞍钢鲅鱼圈在未获批的情况下开工,鞍钢方面的解释是,鞍钢启动项目前已获得相关部门点头同意,但由于审批手续复杂且漫长,鞍钢在遵循“市场为先”的前提下,抓住时机一边建设,一边走程序。
 
    除了担心错过市场机遇而擅自上马新项目的钢企外,还有一些“黑户”钢铁项目是“被逼出来的”。
 
    “产业政策明确支持大钢企,淘汰小钢企。我们如果不做大,要么死掉,要么被别人吃掉。”河北一位民营小钢企负责人认为,中国钢铁业的客观发展环境,“逼得”钢铁企业不断私自上马新项目。
 
    同时,监管政策的漏洞也使得钢铁业“黑户”群体越来越庞大。“很多钢铁企业没有合法的生产手续,环保部门无法对其依法处罚,因为一处罚,就等于承认了其合法性;关停更难,一是关停后损失巨大,当地政府不会同意,二是很多企业规模已达到生产要求。”河北唐山一位环保官员表示。
 
    此外,很多“黑户”小钢企,并不愿意主动去达到环评合格。“按照现在的标准,我们肯定合不了格,一是没有足够的钱去改善环保设施,二是我们的主要精力在于市场。”上述河北民营小钢企负责人直言。
 
    “黑户”拷问产业政策
 
    “近期已开过好几次会讨论这个问题,争来争去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一位中钢协专家表示。
 
    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认为,我国钢铁产业滞后于市场发展,是导致钢铁业“黑户”丛生的一大因素。“某些产业规划已不适应目前钢铁业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个别产业政策还存在一些误导倾向。”
 
    上述中钢协专家表示,经济刺激政策和原有的产业政策,保证了钢铁业总量增长,但伴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很多时候,是政策在将钢铁业催肥催大,而不是让其自然生长。”
 
    周国成和刘振江均认为,我国钢铁企业目前集体掉进了“发展陷阱”,政府部门和国内多数企业首先关注的是规模,而不是效益。“一味想做大,然后才是做强,结果越大越弱。”
 
    据了解,参与工信部关于钢铁产业政策修订论证工作的,除了现任钢铁企业负责人和官员,宝钢集团公司原董事长谢企华,包头钢铁集团原董事长林东鲁,济南钢铁集团原董事长李长顺,原冶金部钢铁司司长刘勇昌等钢铁业老专家们也悉数到场。
 
    “因为在产业政策出台以来,很多老专家担心和呼吁的问题被验证了,政府在重新审视政策的正确性。”许中波说。
 
    其中,刘勇昌向工信部建议,《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关于2011年底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的强制标准不太适合长材生产企业、管材生产企业。记者获悉,上述建议目前已被工信部采纳。但关于如何解决私自新建、扩建项目问题,目前工信部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此外,2006年,国家发改委颁发了《关于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其中明确了新增和淘汰类钢铁项目的发展规划,却惟独没有涉及限制类既成产能的项目该如何补办相关手续,目前,这一问题也正在研究当中。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