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钢铁业

钢铁业“两条下降曲线”

2009-11-21 中国冶金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中国钢铁“出口快车”终于减速了。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9月,中国出口钢材和钢坯折合成粗钢的数量首度出现了同比下降。

    中国钢铁“出口快车”终于减速了。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9月,中国出口钢材和钢坯折合成粗钢的数量首度出现了同比下降。虽然作出“出口拐点”的判断还为时过早,但业内普遍认为出口减速已成趋势,钢铁业持续一年多的“出口拉动”型格局正面临转折。

    虽然高成本还在支撑钢材的高价格,但钢铁业“痛苦的调整期”必将来到,与其被动调整,不如主动“出手”。

    “两条下降曲线”

    今年上半年,国家连续出台钢材出口限制政策,但市场“反向预期”,集中“抢关”出口,钢材月出口量居高不下,一时引起相关各方忧思。

    但在中钢协最新的信息发布中,“好消息”终于来了:中国钢材出口增幅正在逐月回落。今年4月份钢材出口同比增幅达146.48%,8月份回落到39.52%,9月份回落到9.14%。如果把9月份钢材、钢坯出口折合成粗钢,今年9月份中国出口粗钢507.84万吨,同比减少31.81万吨,下降5.9%。根据公开数据,今年6月份中国出口钢材为636万吨,7月份为594万吨,8月份为538万吨,9月份为444万吨,逐月回落的态势十分明显。今年3季度的出口钢材总量较二季度下降了20%左右。

    在得知钢材出口这根“下降曲线”时,要注意另一根“下降曲线”,就是国内钢产量的增幅下降趋势。据统计,今年前9个月中国生产粗钢同比增长17.61%;1月份增幅26.08%,9月份增幅17.47%,回落8.61个百分点。

    据分析,由于国内钢产量从前几年30%以上的高增长回落到17%左右的增幅,产能过剩压力正在得到释放,可供出口的资源量在减少,加上国家调控措施增加了出口成本,国内外钢材“价格差”在缩小,出口动力减弱有其内在的原因。

    调整的“前夜”

    中国钢市正由出口拉动型转向成本支撑型。虽然钢材出口逐月回落,但国内钢价却没有明显的下跌,有些品种甚至还在向上攀升,其中螺纹钢的价格还高出了去年末的价位,部分市场还曾创出了历史高位。究其原因,成本正“走向前台”,替代出口,成为推动当前钢市高位运行的支撑力。

    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国际现货铁矿石价格大涨,印度矿到中国的到岸价已涨至每吨175美元以上,而去年末只有76美元;大宗物品海运费暴涨,巴西至国内的矿石海运价已涨了1.6倍以上;焦炭价格也较去年末涨了30%以上。据初步测算,国内原燃料以外购为主且无长期协议优惠的钢企,粗钢生产成本较去年末至少上涨了70%以上。

    宝钢集团相关人士说,钢铁业是一个周期性明显的行业,一般一个周期有4个阶段:低成本、低钢价阶段,是一个起步;低成本、高钢价阶段是“盈利最实在、行业发展最踏实”的阶段;高成本、高钢价阶段是“调整的前夜”,风险正在积累;到了高成本、低钢价阶段就是一个“痛苦的调整期”。目前高钢价的“高成本支撑”格局,可能是一个“调整的强烈信号”。

    “主动出手”避免被动

    中国钢铁业的调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难关”,长痛不如短痛,关键是要掌握主动。主动取舍,前景明朗;被动取舍,调整的成本就会加大,就会更多反复和曲折。

    中国钢铁业两年前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后来的“出口井喷”给了一些钢厂“救命稻草”,延缓了结构调整的速度。但片面的“出口拉动”很快就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不仅“资源消耗和污染留在国内”,得不偿失,而且还引起国际贸易摩擦。

    钢材出口高潮期已经过去,接下来的出口调控应更“精准”,更主动,坚决控制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留出空间让中国高质量钢材到国际市场去竞争。宝钢相关人士也认为,在出口调控上“主动出手”,可以避免高端与低端“两败俱伤”。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