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多晶硅 厂商 光伏产业

国内多晶硅厂商“弱势”将成光伏产业隐患

2009-06-16 中国冶金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中投顾问能源行业分析师姜谦表示,国内的多晶硅成本普遍在每公斤50美元至70美元,个别没有闭环式生产的公司,成本高达每公斤100美元。

  特别推荐:2009-2012

  文/中投顾问

  多晶硅,一个曾经令无数企业神往的字眼。近年来,由于世界半导体产业及光伏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受硅太阳能电池发展所驱动,多晶硅市场得以迅猛增长。其价格从2006年初的每公斤50多美元,涨到100美元,最高的时候涨到了480美元。

  强大的需求和丰厚的利润刺激着国内众多上市企业投身多晶硅产业。据中投顾问最新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多晶硅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多晶硅概念在国内逐渐升温,许多上市企业纷纷涉足其中。2006年以来我国多晶硅项目累计投资已达440亿元。然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曾经的市场宠儿也风光不再,甚至成为“摔得最惨的一个”。2009年国际多晶硅远期合同加权平均价格比2008年下跌30%至107美元/公斤,现货价格则在2009年5月已跌至60-70美元/公斤。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分析师姜谦表示,国内的多晶硅成本普遍在每公斤50美元至70美元,个别没有闭环式生产的公司,成本高达每公斤100美元。这也就意味着,国内多晶硅企业的利润已经相当微薄,甚至出现亏损经营的状况。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巨头如日本德山、美国Hemlock挪威REC等七大厂商生产成本最低可以控制在15美元-20美元。

  姜谦同时表示,伴随着近期近期我国一系列新能源政策的陆续出台,国内光伏市场开启在即。最新消息显示,6月6日无锡尚德电力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签订建设5G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的战略合作协议,该项目总投资800亿元。但是看看目前国内多晶硅产业的现状,这或许将成为国内光伏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隐患。

  姜谦认为,一个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前提必须是涉及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相关行业同步发展。而这种发展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产能获得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掌握核心技术前提下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如果说先前的终端市场集中在海外是国内多晶硅产业的最大瓶颈的话,那么后金融危机时代,内需市场逐步开启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却将面临因成本高企而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的尴尬。若国内多晶硅厂商不尽快在技术领域寻求突破,那么,未来受影响的将不止单个多晶硅企业的利益,整个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或许都会受到国际多晶硅大厂的牵制。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