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过剩 紧缺 多晶硅 风向突变

【中国经营报】过剩还是紧缺?多晶硅风向突变

2009-12-12 中国冶金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就在多晶硅过剩或将引发行业洗牌的争议此起彼伏之际,一份科技部战略研究院的调研却显示,虽然我国多晶硅扩张很快,但由于建设周期以及市场波动的原因,该产业一直是供不应求。

    过剩之后,多晶硅行业或将迎来惊人逆转。

    12月初,一位国家发改委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一份《多晶硅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将在近日出台。据悉,在这份《指导意见》中,将不再使用“过剩”这样饱受争议和敏感的字眼,同时将肯定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还将对一些中小企业的利益有所照顾,一些已经在建的项目也可能会放宽审批过程。

    据记者了解,此《指导意见》由发改委和工信部牵头,涉及财政部、科技部等10个部门,目前已经完稿,并已送至国务院进行审批。

    “目前来看,这也是对9月29日国务院出台的警示多晶硅产能过剩的一个修正,虽然幅度会很小,但市场影响却会很大。”一位被调研的多晶硅生产企业负责人说。

    第二轮调研始末

    在制定此《指导意见》之前,工信部曾在11月15日至11月25日对江苏、河北、四川等地的多晶硅企业和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这也是自9月中旬,国家相关部门对此行业启动的第二轮调查。

    据一位参与此次调研的专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第二次调查范围更广,不仅仅是大企业,还涉及到很多中小企业,“第一轮调研是对重点企业的调查,而此次是大面积的普查。”

   “第一次调研出台的文件,明确了3000吨单线等规定,遭到了一些中型企业的反对,因为他们认为,这个文件是由赛维LDK、江苏中能、洛阳中硅等巨头制定的,没有体现中小企业利益,因此这次调查也是对上一次调研的补充和完善。”中投顾问首席新能源分析师姜谦对记者说。

    此前的9月,发改委、工信部经过对多晶硅行业的第一轮摸底之后,于9月29日出台《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应该警惕多晶硅产业存在重复建设现象。

    “在这个文件出台后,很多银行对多晶硅企业不再贷款,一些已经在建设的项目也被迫停工,行业受到的冲击还是很大的,也在行业引起了争议。”上述多晶硅企业负责人说。

    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多晶硅行业并不过剩,目前的统计中,把未来计划建设的产能都进行了统计,而计划建设的项目有的筹建周期长达10年以上,有的还只是框架性协议,并没有实质性动作,因此不能计入总量。而如果把建好的和正在建设的项目产能加起来,也仅是刚刚满足国内需求。

    另一个极端?

    就在多晶硅过剩或将引发行业洗牌的争议此起彼伏之际,一份科技部战略研究院的调研却显示,虽然我国多晶硅扩张很快,但由于建设周期以及市场波动的原因,该产业一直是供不应求。

    该调研显示,2008年,我国多晶硅实际产量为4500吨,多晶硅需求已超过20000吨,即3/4左右的需求还需依靠进口来满足。如果2009年国内的光伏电池产量保持在2008年的水平(2300兆瓦),按照每兆瓦光伏电池需要12吨晶硅的行业平均水平计算,共需28000吨多晶硅。估计2009年国内的多晶硅产量有可能突破1万吨,这意味着2009年还将至少进口近2万吨多晶硅,才能满足国内的生产需求。

    时隔两个多月,为何数据前后矛盾?

    姜谦认为,这主要是统计口径和方法不同造成的。此前工信部的调研主要是依据设备产能和规划产能,而此次科技部的调研则是以实际产量为依据,“两种方法都没有问题,关键是实际产量往往更能代表如今行业的真实现状。”

    而据记者了解,此次科技部的调研结果也是《指导意见》制定的参考依据之一。

    “总的来说,9月29日的文件有些高估了行业的产能,引起了过剩的争议,对企业也是一刀切,抑制个整个行业的发展,而此次《指导意见》则是积极推动和鼓励多晶硅行业的发展,变化明显。”一位多晶硅企业负责人说。

    “两次大规模的调研也说明国家对多晶硅行业的重视,第一次调研之后出台的文件有些矫枉过正,而这次调研也应注意不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度放开对多晶硅行业管理,否则也会在极短的时间造成过剩。对这个行业提高门槛,限制进入的大方向不应该改变。”姜谦说。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ifeng.com/money/roll/20091212/1574971.shtml(中国经营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