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外企境内上市 另一条“阿凡达”之路?
3月12日,在北京国贸附近的一间跨国公司的办公室,凯文先生放下鼠标,亲手为自己沏了一杯竹叶青。看着那杯翻滚着细长叶子的碧绿的液体,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来中国工作整整7年的凯文,已经越来越喜欢和挚爱中国这片土地了。作为一个加拿大企业的执掌者,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中国市场的强劲动力,而怎样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的战略思考,更一刻不停地徘徊在他的脑海中。而此刻让他欣慰的原因则是来自两会上的关于外资企业中国境内上市的消息:即外资企业中国境内上市的时间表,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推出。
在中国境内直接上市是凯文和他的公司梦寐以求的愿望。在他看来,要在中国市场不断实现新的飞跃和可持续的发展,就要真正成为中国“本土公司”,而在中国融资无异于为公司注入了“中国血液”,使其更能进一步融入中国。就像电影中的“阿凡达”,通过一种特殊的融合方式,实现相互之间密切的理解和沟通。相对于其他经营策略来说,这更是一种战略智慧。
中国吸引力
境内上市并不仅仅是凯文公司的梦想。自2009年9月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中国将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境内上市之后,不少外资企业都感到极其振奋。他们纷纷开始关注相关政府部门的最新政策,力争尽快实现在中国境内上市。
其中最活跃的当属汇丰银行。其高层人士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希望在上海上市,并且最理想是今年内完成。而在经营战略上,汇丰也早已展开一系列“热身”行动,为上市做着最充分的准备。2010年1月,阔别近13年的汇丰控股行政总裁办公室从英国迁回香港,这意味着汇丰正式将控制整体公司运行的“大脑”搬回了中国。据相关媒体报道,汇丰行政总裁纪勤在比较英国与亚洲的发展前景后对媒体直言:英国消费者和政府借贷过度的现象令他感到失望,而中国、亚洲的消费习惯却截然不同,与汇丰的谨慎政策相符。对中国市场的期望和憧憬之情溢于言表。另有消息人士称,汇丰银行(中国)计划募集资金500亿元人民币,力争成为中国内地发展规模最大的外资银行。虽然这些具体计划记者并未从汇丰公司得到证实,但其公关事务部相关人士却明确向本报记者表示,“汇丰渴望尽快在中国境内上市的消息是确凿的”。
除汇丰之外,同样踌躇满志,准备在中国内地上市的还有东亚银行。东亚银行相关人士3月16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正在稳步经营,积极为在中国境内上市做着准备”。
据了解,中国相关部门对在境内上市的银行有着更严格的要求,比如需连续3年实现盈利,同时要求该行在内地的存贷比达到75%等等,满足这些条件,才有资格申请境内上市。这些近乎苛刻的要求使东亚银行从数年前就开始“变身”。不仅从2007年转制为实行国内法人制,并且经营业绩也保持着稳步增长,即便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依然实现了盈利。“争取各项指标都达到要求,实现上市,是公司重要的战略决策”。这位人士表示。
事实上,将在中国上市作为公司重要战略的企业并不在少数。据外媒报道,美国通用电气、全球最大铁矿商巴西淡水河谷等在内的多家外国公司,均表示对在中国上市很感兴趣,并已开始就此事向相关人士进行咨询。而巴西本地媒体也报道称,淡水河谷已经先后在圣保罗、纽约、巴黎和马德里等三大洲的四个市场上市,并不包括亚太地区,但在亚太地区的上市计划中,“中国将是淡水河谷更为看好的目标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较为完备、生产要素成本低廉等优势以及各地政府为打造总部经济出台的一些优惠政策,是吸引外资企业的关键因素。
而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及时出台、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和完善应对危机的保增长、扩内需等一揽子计划及相关政策措施,使中国仍保持了相对健康、稳定的经济基本面,这使得外资企业非常看好中国的资本市场,这也为其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在华投资奠定了信心。不久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根据一项调查结果表示,90%以上的外资企业都已将中国作为其首选的投资地。
另有专家表示,打造总部经济的战略决策也成为上海A股市场“国际板”上市的催化剂。坐落于上海浦东的“上海总部湾”,正致力于打造成全球顶尖企业的研发中心、运营中心、销售中心、物流中心等总部研发机构的聚集地,这些都牢牢吸引了外资企业的眼球,他们希望更广泛、更深入地融入中国市场,这一点,从他们对即将在上海召开的世博会的热切追捧可见一斑。
双赢策略
外资企业要想在境外实现更大的发展,本土化战略无疑是最佳的途径。跨国公司实现本土化主要表现在销售本土化、品牌本土化、采购和生产本土化、技术研发本土化以及人员本土化和管理的本土化。其实施本土化战略的原因是为了降低成本、解决市场准入问题、满足文化环境差异的需求、进行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等。专家指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呈现出大量启用具有中国背景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本地管理人员、重视销售渠道的特殊性等特点。
但不少跨国公司管理者认为,实现本土化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特别是人员本土化和管理上的本土化,一家纯粹外资的企业,要想管理和利用好当地的员工,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对企业产生归属感,总是缺少一种“融合剂”。这是双方根深蒂固的文化之间的对峙。
而允许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上市的消息,似乎让外企的管理者们找到了这种“融合剂”。著名营销专家、宣亚国际传播集团策略顾问黄明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外资企业希望在中国上市正是其实现‘去外资化’的需求。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本土化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而在中国境内上市,正是其与中国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一环,使其不至于身陷排外浪潮,实现一种更密切的战略利益捆绑。”
“在中国境内上市,是外资企业经营管理上一个聪明的做法”。加拿大曼德罗矿业公司投资顾问关振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发表看法说,“外企通过在中国上市,不但可以增加融资渠道、扩大企业在中国的知名度,还成为企业实现本土化经营、提高知名度、团结本土企业以及通过推出股票期权以激励和留任本地员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最佳渠道。”
“引导外资企业境内上市还是一个双赢的策略”,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马遥认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指出,外资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宽,有利于对外投资环境的改善,这将吸引更多的外资来中国投资建厂;而国际知名企业在国内上市,将会增加外国投资者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信心,将吸引到更多的资金进入A股市场。
马遥的观点也得到了中国公关协会常务理事吴浣苓的认同。有着多家跨国公司高层管理经验的吴浣苓表示,引导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上市,无论对企业而言还是中国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首先就是有助于中国加快由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到全球金融中心过渡的过程。对于中国的投资者,也多了一个投资的渠道和机会;其次,外资企业由于管理相对完善,其在资本市场中的监管和信息的披露方面的严谨性都对中国的股票市场及证券业的发展和质量提升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而对于跨国公司来讲,则可以借助股市这个晴雨表,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国情、政情、民情和商情,对其实现更大的发展和跨越同样有着很好的作用。
“国际板”脚步渐近
尽管大批外资企业已经做好了中国境内上市的准备,但迟迟未推出的“国际板”时间表却难免让他们心存疑虑。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一些企业对于是否在中国境内上市的问题表现出了极为审慎,甚至回避的态度。在中国经营多年的某跨国食品公司一位高级经理告诉本报记者,“现在还不方便表示是否会在中国上市,因为国际板尚未正式推出,对申请上市的外资企业的种种要求还不完全明晰,因此他们对于这个政策还有些‘吃不准’。”
据了解,国家相关部门对外资企业境内上市的设想和计划早在2001年就已经出现端倪。据媒体报道,2001年12月初,中国证监会相关领导曾在“香港2001中国投资政策研究会”上表示,证监会将对国际知名跨国企业在内地上市进行试点,并将制定有关外资企业上市的规范文件。但因种种原因,外资企业境内上市始终没有真正实现。直到2009年,商务部数位领导多次表示,为了增强投资者信心,扩大外商在中国投资,商务部正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上市的相关政策,引导优质外资企业适时在境内上市。消息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外资企业的高度关注,然而,商务部领导同时承诺的“不久就能看到”的具体措施,却迟迟未见出台,具体的时间表,则更是“千呼万唤难出来”。
对于“国际板”时间表的问题,中国证监会新闻处处长张望军也表示无奈:“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都需要理顺,这需要各部门的配合与协调,肯定是需要时间的。”
但黄明胜认为根本的问题还是个“经济时机”问题。黄明胜称,“目前处在一个经济要复苏不复苏的微妙境地,还不太清楚具体的走势,如果经济往下,国际板在国内大量融资,套牢无数股民,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这也是一个平衡化的问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证券期货研究所副所长郭田勇谈到国际板上市时间的问题时对本报记者说,“目前政府肯定希望外资企业能在中国境内上市,因为外企在公司经营管理以及资本市场运作的经验比较丰富,对中国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会有一个倒逼的作用。但之所以迟迟没有时间表,主要是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股市容量有限,中国很多企业还没有实现上市。”但郭田勇同时表示,“国际板会在未来按部就班地推出的。”
但不管怎样,“国际板”的脚步的确越来越近了。据悉,两会期间,上海市市长韩正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国家有关部门在加大国际板推进力度,上海市政府将全力配合,希望尽早推出国际板。韩正表示,大家寄予很大期待的国际板正在有序推进,既然国务院文件中已经明确,在适当的时候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就意味着国际板肯定会推出,这是一个重大举措。
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吉林监管局局长江连海则指出,“国际板”估计在今年年末至少是下半年能有一个说法。
“这些都是肯定的信号。”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创业板”就是在充分考虑时机的情况下推出的。对于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上市,国家始终是鼓励的态度。虽然要经历一段时间,但既然国家已经明确,就一定会推出,而且今年推出的可能性很大。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eastmoney.com/100325,1102,1331901.html (中国企业报)
- ·2016-2020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不锈钢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钛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铜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特钢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电解铝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稀土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稀土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镁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0-2015年中国不锈钢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 ·中钢高速扩张自吞苦果 深陷钢铁业...
- ·三季报大面积亏损 钢企挣扎“过冬...
- ·红木家具终端市场需求不足 行业生...
- ·行业洗牌告一段落 四大类家具新姿...
- ·低价怪圈扰乱瓷砖市场 坚持品牌发...
- ·LED何时才能走出传统灯具的影子
- ·天然石材业洗清不白之冤
- ·地板行业只有环保才能真正得到突...
- ·国际回收局称今年上半年全球废钢...
- ·大品牌主动降价掀起价格战 或将加...
- ·“煤王”姚巨货的传奇人生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朱林瑶:白手起家的超级女富豪
- ·“非晶硅天才”陈五奎
- ·新一佳“铁娘子”:李彬兰
- ·梁稳根:民营重工第一人
- ·施正荣:阳光下的财富神话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新科首富“饲料大王”刘永行
- ·叶华能:客家之子创宝丽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