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风机设备制造进入激战期 企业暗战“三出路”
快速发展的中国风电设备产业,又被注入了一剂新的强心剂。
最新编写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11-2020年,中国将累计增加新能源产业直接投资5万亿元,投向包括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新兴规划》的出台对风机设备产业肯定会有触动,但并不会出现新的高速发展和重复建设。”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对本报记者分析。
此前,在2006年公布《可再生能源法》,以及政府采取的包括固定电价等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我国风机设备产业曾经过一轮爆炸性的扩张。风机制造商数量由2004年的6家,激增到现在的80多家。
“现在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开工不足的情况。”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公司营销经理孙洪刚坦言,近几年风电设备制造市场的产能扩大的速度超过了市场的需求。所以,即使《新兴规划》出台,“未来也还是会以行业整合及消化过剩产能为主。”
实际上,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的数据,2009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380.32万千瓦,虽年同比增长124%,但全国新增市场的59.8%,都是被排名前三的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和东方电气所独占。其中,华锐新增装机349.5万千瓦,金风为272.2万千瓦,东汽203.6万千瓦。
与此相对应的,是排名在第四位及以后的企业新增装机容量最高不到80万千瓦。据统计,新增装机在10万-80万千瓦的有16家企业,合计新增装机500万千瓦,占我国新增市场的36.2%。
然而,虽不知5亿元的大蛋糕中,风电设备行业最终能获益几多,但在总额巨大的诱惑下,每家企业都渴望能分得一杯羹。于是,最大程度的拓展市场就成为了各家企业的第一要务。
目前,尽管国家增资大幕还未拉开,各企业暗战已风起云涌。拓展海外市场、开发风电场和邀请能源企业入股,是风电设备企业较为青睐的方式。
政策利好?雾里看花势未明
7月20日,国家能源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江冰透露,《新能源发展规划》已更名为《新兴规划》。事实上,这份规划本身并不让风电设备生产商们感到陌生。
从2009年年初开始,国家能源局就开始着手制订《新能源发展规划》,而发改委、能源局的官员也在多个场合中提及过此规划的情况。
“即使说了将按相关程序上报国务院,但规划何时能够真正出台还是未知数。”一家位于第三梯队的风电设备生产企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此外,该人士告诉记者,“曾经被视为我国新能源领域象征的风电、太阳能可能不会受到之前预期的待遇,未来两大产业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低于核电产业,屈居其后。”
在2007年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根据各类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潜力、技术状况和市场需求情况,确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领域中,并未提及核电。
而在《新兴规划》中,按照江冰的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发展三类非化石能源,第一类是核电,第二类是水电,第三类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从比例上来说,在非化石能源2020年达到15%的目标中,水电要占到9%-10%,核电占2%-3%,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占2%以上。
相比“5万亿”可能对风电行业的提振有限,更让这位人士郁闷的,是从2009年开始,国家已释放出一系列的信号,将要调控风电设备制造行业。
2009年8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其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针对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风电行业被“点名批评”。国务院表示,原则上不再核准或备案建设新的风电整机制造厂。
其后,是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公开场合表示,政府将支持风电领域的并购重组,希望能够产生3-5家跻身全球十强的国内风电设备企业。
今年开始,则有了实质性的动作。
3月,由工信部率先出台《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其中,提到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单机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产量100万千瓦以上所需要的生产条件和全部生产配套设施。
近日,则有消息称由国家能源局牵头制定的我国《风电并网技术标准》计划于8月份公布,很大程度上也是考验风电设备商的技术。
目前,关于《技术标准》的严厉程度仍是众说纷纭,但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周凤起就表示,“仅《准入标准》,能达到要求的目前不超过10家。一旦该标准实施,不合格的企业今后在税收、土地、贷款等方面都得不到优惠,只剩下被淘汰的命运。”
“也有消息说,正式稿会比征求意见稿更严厉。”孙洪刚告诉记者。
风机出海:技术薄弱是拦路虎
第三梯队的企业们忙着避免被淘汰,优势的风电设备企业则把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
在5月底举行的美国达拉斯风电展会上,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高调宣布美国金风开业的消息。虽然金风原定于6月22日登陆H股一事未能如愿,但武钢日前则向本报记者表示,其国际化战略依旧,“未来3-5年,我们的海外业务要占整体业务的1/3。”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华锐也宣布要与美国超导公司进一步扩大战略合作关系,开发面向陆上和海上风电市场的大型兆瓦级风机,并计划在2012年推向全球市场。
风电机组累计装机我国第四、且较早实现自主知识产权风机出口和技术出口的明阳,则不满足于此前的产品仅出口美国。
“澳大利亚、东南亚、甚至非洲都可以,只要有资源、能进展,就是我们的目标市场。”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首席整机技术工程师张学表示。
无一例外,联合动力与北重的相关负责人,也都向记者表示,自己所在的企业确有向国际市场进军的计划。
实际上,风机出海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2007年,一些企业就开始探索向海外市场扩张。而去年,史立山在公开场合表示,要将国内风机制造行业的产能,放到国际市场上考量。这样的说法,也似有鼓励中国风机制造厂商“走出去”之意。
“这是未来风机走向全球、走向世界的必然趋势。”姜谦分析,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大力提倡新能源的发展,因此国外有更广阔的市场。
以风电产业发展速度同样迅猛的美国为例,其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全球第二,但是相对于中国风机市场竞争的“惨烈”之势,美国在装备制造商基本是被GE所垄断。所以,许多中国企业盯上了美国市场这块“大肥肉”。
此外,姜谦认为,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向国际扩展的最大动因,还是国内的价格竞争。
“相对于国内市场利润比较薄的现状,国外市场上风机的价格更加合理。”张学证实了这样的说法。
不过,国外市场的吸引力固然巨大,但是对于众多中国企业来说,这仍是一个需要“跳起来摘的桃子”。
“目前,国内风电企业唯一的优势就是价格比较便宜,但是这样的优势正在被弱化。”姜谦表示。此外,GE、Vestas等外企近期也有价格下调的表现,所以未来竞争会越发激烈。
国内企业的优势正在被弱化,但在克服自身弱点上却不见明显进展。
不同于其他产品,风电设备需要有2-3年的安全运行记录作为市场的培育期,而考虑到我国厂商在国际上最受诟病的就是机组的质量问题,所以即使“走出去”了,也并不一定能在短期内占据一席之地。
此外,“不少企业依靠购买国外的图纸、关键的零部件进行组装,只要有钱就可以做,根本谈不上研发或者是完整的技术体系。”姜谦表示。
一位来自国外风机制造企业的人士透露,“相比于见效较慢的自主创新,国内企业都更青睐技术合作。”
可是这样的技术合作也给一些企业的国际化路途设置了障碍,“向国外发展的时候就涉及授权的问题,需要有市场转入认证。”孙洪刚表示。
而国家可能也已经意识到了太依靠国外技术的潜在问题。于是,为促使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准入标准》要求,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少于5%。
开发风电场:“资源换市场”势头劲
尽管国外市场诱惑巨大,但国内市场才是主战场。而随着风电设备制造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企业“摇身一变”,成为风电场开发商,以此带动自身风机的销售。
“除了参加招投标,我们另一项主要的营销方式就是‘以资源换市场’。”华仪电气证券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她所说的“以资源换市场”,实际上就是自己做前期的风电场开发,所需的风机设备使用自家的产品。
据了解,风电设备厂商从事风电场开发,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只负责风电场前期测风,并不直接进入风电场运营;另一种则是设备厂商先将风电场运营一段时间,再伺机找下家出手。无论哪种方式,核心都是带动风机销售。
“风电场的开发时间会比较长,仅测风就要集齐12个月的数据才能去报批。”该人士解释,华仪电气虽然开发了很多风电场项目,但是目前直接转换成订单的,只有在内蒙古三胜风电场的项目。
记者了解到,2009年7月三胜风电场项目奠基,这个项目的一期、二期工程将分别使用了华仪电气生产的66台1.5兆瓦的风机。而去年一年,华仪电气的销售确认量也只有100多台。
5月7日,华仪电气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浙江华仪风能开发有限公司分别与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公司签署协议,将各自所持有的内蒙古三胜风电有限公司85.5%、4.5%的股权转让给后者,转让价格为1620万元。转让后,华仪电气和华仪风能分别持有三胜风电9.5%、0.5%的股权。
而6月8日,华仪电气又发公告称,其与黑龙江新源电力有限公司拟共同投资组建黑龙江梨树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其中,华仪电气以货币或其他方式出资8500万元,占组建公司注册资本的85%。梨树风电将建设、运营、管理鸡西平岗风力发电场项目。
公告称,该工程一期总装机容量49.5兆瓦,拟安装33台1.5兆瓦的风机。不过,这33台风机的销售最终还要取决于发改委对风场的审批进度和公司股权的转让进度。
实际上,论及风电设备厂商开发风电场,国内最早的是金风科技。
早在2007年,金风科技便成立了北京天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后来成为金风科技实现BOT战略的操作平台,具体模式为:由北京天润设立项目公司投资开发、建设风电场,项目建设采用金风科技的风机,待风电场建成后再销售项目股权获得溢价收益。
事实上,从金风科技的年报数据可以发现,风电场的投资效益确实可观。2009年,北京天润销售收入1.06亿元,实现净利润4139万元。
除了华仪电气和金风科技,湘电股份、明阳的等都有相关的风电场开发业务。
而作为“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风力发电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中船重工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也有意要加入这一行列,这将使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我们将和集团公司重工集团公司)一起来做这件事,有计划由海装风电牵头,成立新的公司。”海装风电副总汤文兵透露,目前,海装风电已经在做前期的测风工作。
然而,短期看,开发风电场并不能成为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救命草。
“不建议设备制造厂商把风电场开发当成主流业务。”金凤科技战略及全球发展总监周彤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她认为,我国风电经过几年大开发,一、二类资源基本已经被开发完毕,剩下的三、四类资源区,往往风力资源有限,回报率有限。
此外,风电场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对单个制造企业来说,将是很大的负担,制造企业根本没有实力与五大电力集团去争夺风力资源,如果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负债的比例就会很高。除非制造企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风场卖掉,要不然资金压力就会很大。
绑定能源企业:大树底下好乘凉
不过,从事风电场开发,对资金的要求非常高,并不适合每一家风电设备厂商。因此,一些企业另辟蹊径:邀请能源企业入股。
“大唐山东新能源公司已经入股,7月份我们双方刚刚签订了协议。”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青岛基地刘姓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公司沈阳基地的一位人士则向记者透露,“大唐的人员已经介入,但是人员调整、比例分配等具体事宜,公司现在还未明确的告诉大家。”
他同时向记者表示,双方一直有这个计划,但是之前并没有具体实施。
事实上,沈阳华创与山东新能源的往来可谓密切。二者此前最近的合作,是5月26日,双方合作签订协议,华创风能将为大唐胶南六汪风电场一、二期工程、大唐莱州驿道风电场一期工程、大唐平度风电场一期工程提供总计121台1.5兆瓦的风电机组及附属设备。
对于这次合作,沈阳华创官方给予的评价是,“这不仅是华创风能又一次成功获得大唐国际风电项目采购合同,更对华创风能进军山东风电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悉,沈阳华创于2006年4月6日,由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和青岛国电蓝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创立,总部设于沈阳,建有沈阳基地、青岛基地和8月底才具备生产条件的通辽基地。目前,其主力机组为1.5兆瓦,三个基地的产能分别为600台、300台和800台。
据沈阳华创内部的消息称,与山东新能源入股后,沈阳华创的总部将迁至青岛。
实际上,获得山东新能源入股之后,沈阳华创马上就能享受到“背靠大树好乘凉”的益处。“我们今年将把3兆瓦的风机立在青岛莱州风电场。”上述沈阳基地人士告诉记者。据悉,莱州风电场的开发商正是山东新能源。
此外,沈阳华创将与山东新能源捆绑,参与将于9月开标的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尽管该项目招标并没有排他性,但目前为止,沈阳华创也只获得了这一次参与的机会。
无独有偶,2009年2月19日,《金风科技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就披露,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国水利投资集团公司和长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持有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新疆风能有限责任公司43.33%的股权,而新疆风能有限责任公司持有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27%的股权。此外,国水投集团持有金风科技15.75%股权。
而金风科技也分别持有国水投资集团旗下西安风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和包头风电科技有限公司14.67%和5%的股份。
“对于我们来说,邀请能源企业的目的主要是扩大风机的销售,”上述沈阳华创青岛基地流行负责人介绍,“对于能源企业来说,肯帮风机设备企业也有助于其发展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的业务。”
据悉,《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和2020年,装机总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发电企业,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分别要达到3%和8%以上。这意味着,完不成配额,总量就上不去。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5,2010080387594225.html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6-2020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不锈钢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钛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铜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特钢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电解铝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稀土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稀土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镁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0-2015年中国不锈钢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 ·中钢高速扩张自吞苦果 深陷钢铁业...
- ·三季报大面积亏损 钢企挣扎“过冬...
- ·红木家具终端市场需求不足 行业生...
- ·行业洗牌告一段落 四大类家具新姿...
- ·低价怪圈扰乱瓷砖市场 坚持品牌发...
- ·LED何时才能走出传统灯具的影子
- ·天然石材业洗清不白之冤
- ·地板行业只有环保才能真正得到突...
- ·国际回收局称今年上半年全球废钢...
- ·大品牌主动降价掀起价格战 或将加...
- ·“煤王”姚巨货的传奇人生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朱林瑶:白手起家的超级女富豪
- ·“非晶硅天才”陈五奎
- ·新一佳“铁娘子”:李彬兰
- ·梁稳根:民营重工第一人
- ·施正荣:阳光下的财富神话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新科首富“饲料大王”刘永行
- ·叶华能:客家之子创宝丽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