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医药地方军 收编

【中国经营报】医药地方军“抱团”抗收编

2010-12-17 中国冶金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国药、上药、华润医药国内前三大医药公司加速全国跑马圈地之时,一些地方龙头医药企业命运值得关注:它们在区域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但规模要比三大巨头小很多,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大趋势下,“尴尬”的地位迫使它们不得不“另辟蹊径”,以在未来的市场站稳脚跟。

   国药、上药、华润医药国内前三大医药公司加速全国跑马圈地之时,一些地方龙头医药企业命运值得关注:它们在区域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但规模要比三大巨头小很多,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大趋势下,“尴尬”的地位迫使它们不得不“另辟蹊径”,以在未来的市场站稳脚跟。

  12月8日,在东北中药材贸易洽谈会上,南京医药(600713,股吧)宣布联手辽宁西丰县共同打造东北中药材电子交易市场。“仅依靠医药商业,企业发展受限。因此公司要将目标锁定到利润空间更高的领域。”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丁峰峻表示。

   业务转型

  “我们将由原来的医药流通企业向健康产品服务商进行转型,医药流通业务的比重将逐步下降。”丁峰峻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资料显示,成立于1951年的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首家医药流通领域的上市公司,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139.68亿元,位列药品流通行业第四位。

  在业内人士看来,南药转型背后是其腹背受敌的窘境。尽管在江苏、安徽、福州等地的区域市场具有领先地位,但南药的势力范围始终在国药和上药的包围之下。而就在不久前,华润北药并购江苏礼安医药65%的股权,更是直指南京医药“腹地”。

  另外,此前亦有消息传出,国药、上药、华润医药以及英国AB公司四大医药集团都企图收购南京医药,试图将其纳入麾下。尽管南京医药董事会秘书朱蔚后来对媒体否认了这一传言,但业内人士分析,这种情况下南药“通过转型谋求发展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而在全国范围建立中药材电子交易市场,是南药未来转型的重点之一。今年以来,中药材涨价已对国内中药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药材交易平台的缺失问题日益凸显。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标准化的管理,在市场上中药材的价格参差不齐,中药材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具有严格质量控制体系的中药材交易市场的潜力极大,其利润率远远高于医药商业。

  而通过建立中药材电子交易市场,南京医药不仅将为旗下中成药和保健品加工企业南京同仁堂(600085,股吧)谋取优质低价的中药材原料,并且还能在中药材的交易过程中获取一定的利润。“南药在中药材交易市场入股,交易市场刚刚成立可能没有多少利润,不过随着交易量的不断增大,南药希望从中有较大的获利。”丁峰峻告诉本报记者。

  据了解,南药未来还将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徽省黄山市政府、四川省雅安市政府、辽宁省本溪市政府展开与西丰类似的合作。

  与南药类似,为了对抗巨头们的收购,华南地区医药龙头广药集团日前也提出了“振兴大南药”的战略,开始了内调外扩之路。广药集团与多家药企、科研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宣布在老挝和重庆各建一个GAP药材种植基地。此外,广药集团加大了在保健饮料方面的投入。据了解,作为王老吉品牌的拥有者,广药集团借道绿装王老吉向“大健康产业”进军,并称将推动这一产业在“十二五”末实现500亿元的销售目标。

  捆绑结盟

  与南药、广药的转型不同,一些区域医药流通企业选择通过结盟的方式“捆绑”作战。9月11日,湖南省内30多家县市级医药公司组成的“湖南新农合医药服务共同体”在长沙成立。

  “共同体”由湖南省民营医药企业全洲药业集团发起,目前已联合全省三十多家县市级医药公司。据了解,该组织以全国综合性大型医药购销电子平台为信息依托,立足湖南及周边省份,实现逐步走向全国各省战略模式。

  事实上,“抱团作战”在医药流通行业已经屡见不鲜。7月20日,重庆市40多家医药流通企业共同组建成立了“重药医药有限公司”,其目标为,筹建现代化的综合医药物流园区,并用3年时间来实现规模化经营,使其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另外,在山西省,山西振东集团与晨东药业也成立了“振东医药物流公司”,其目标是药品的“生产”与“配送”实现无缝对接。

  这种“捆绑”作战是在统一的信息平台和商务平台的协调下,整合全省各县级医药商业企业的市场网络、资金、人才、物流等资源,实现药品经营单位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聚零为整,聚点成面,构建统一的销售网络。

  与医药企业转型有着同样的背景,在商务部主管医药流通领域以来,提高行业集中度已经成为业内共识。2010年8月23日,商务部就曾经召开会议针对《2010年~2015年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的修改意见进行商讨。

  据了解,此次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主要内容为培育1~2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企业,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企业,以解决行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而这也是促使医药流通企业“抱团作战”的一大原因。

  另一方面,在行业整合方面更具“实权”的国资委对下属的大型国有医药集团“寄予厚望”。“国资委希望下属国有企业进入行业前三强。而国有企业的销售规模是国资委对其考核的一项主要指标。因此,很多大型医药国企疯狂并购,希望迅速做大规模。”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因此,国有大型企业的频频并购迫使中小医药流通企业不得不结盟对抗。“在新医改的逐步推进下,特别是"国字号"医药流通企业不断向下渗透的过程中,全国各地的中小医药流通企业备受压力。行业大洗牌的到来使其不得不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开始纷纷寻找兼并重组之路。它们明白如果不发挥各自的优势同其他医药流通企业"抱团作战",等待它们的很可能是出局的结果。”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表示。

  在朝进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彦明看来,国有医药巨头的并购扩张与目前的行业发展阶段紧密相关。“目前我国医药流通市场正处于爆发时代,市场每年20%~30%的增长幅度使得企业停留在粗放型并购阶段。”刘彦明表示。

  原文发布地址:http://stock.hexun.com/2010-12-17/126260881.html (中国经营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